top of page

阿塞卡德

「意識」食材料理

曾為金融家的姜宛伶Sandy Keung一直醉心下廚,更於約十年前投身飲食業,開設精品餐廳TABLE by Sandy Keung,主打「食材料理」。擺脫地域限制,姜宛伶與餐廳團隊從世界各地嚴選優質食材,自由選擇最佳烹飪方法。菜式包羅法國、西班牙、地中海、日本、韓國及中國的風味及烹調手法;再融入香港本地食材和味道,創造出具有姜宛伶個人和香港特色的「食材料理」。

TABLE_Dishes_New Zealand Surf Tua Tua Clams.jpg

TABLE的烹飪歷程

隨著TABLE的烹飪歷程不斷蛻變,我們「意識」到香港飲食文化與食材和環境之間相輔相成的微妙關係,大自然與人類如何相互影響。

不時不食

「不時不食」的飲食方式不單純是跟隨大衆參與可持續發展的短暫潮流。中國傳統文化將世界形容為由所有生物,包括人類,與自然環境組成,和諧且完整的個體。天氣變化對我們產生直接與間接的影響,我們的身體亦會因應這些變化,作出相應的生理或病理反應。

20220517_TABLE_Sandy_Amuse Bouche with Hairy Gourd_1.jpeg
IMG_1404.heic

傳統中醫學與季節性飲食

根據傳統中醫理念,當我們進食與生活環境性質相似的時令食材時,就能維持與大自然的聯繫,從而更能適應季節的變遷,保持身體健康的狀態。

引領「不時不食」的飲食文化

經過多年的全球化貿易,我們漸漸失去了傳統季節性飲食的習慣。食物是推動社會運作的齒輪,也連繫著大眾的信念、種族、文化和歷史。食物不單是文化的一部分,也能爲文化定義。

在TABLE,我們結合中醫原理和二十四節氣[1],以五行五臟搭配,將香港時令食材融入菜單中,維持體內能量平衡,有助養生。出於對香港飲食文化的熱愛, 行政總廚姜宛伶Sandy Keung將本地食材融入招牌菜中,為傳統香港味道注入現代風格和快樂因子,創造出具有姜宛伶個人和香港特色的「意識」食材料理。

[1]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代中國將太陽年周轉分成二十四段;每一段被稱為「節氣」。因此,這二十四節就被統稱為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著氣候、自然現象、農業生產,以及人類生活的變化,包括衣着和飲食等等。

TABLE_Dishes_Spanish Red Prawn, Linguine, Shaved Lamma Fisherfolk Shrimp Paste_HK$468.jpg
TABLE_Dishes_Smoked Yellow Croaker.png

歷代相傳的傳統深深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人們根據具體的節氣,安排耕作和日常生活的日程,以至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和民間智慧通過各種儀式和民間活動傳承下來,因而成爲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透過二十四節氣延續中華文化

從飲食習慣以至時令食材,全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
bottom of page